固定资产计税基础是原值还是净值(固定资产按净值还是原值)

今天给各位分享固定资产计税基础是原值还是净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固定资产按净值还是原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原值吗

一般情况是的,但是要是固定资产入账时候没有发票,是盘盈,投资时候是评估价入账,或是没有发票购入,或是暂估入账的话,计算基础是不可以算入的。不算入计税基础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自然也不可以做所得税税前扣除,在会计上可以入账计提,但是汇算清缴的时候要调整。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与固定资产的原值有什么区别?

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指税务机关认可的价值,一般指发票记载金额。

固定资产原值是会计记账的入帐价值,包括一些无票的支出等。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以货易货,是以公允价值入账,而不以发票价值入账的情况下,就存在计税基础与入账价值的差额。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什么?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税法明确规定,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等各类资产,可以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具体税务处理办法计算的折旧、摊销、成本和净值等,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

属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或者影响劳动对象的劳动资料,是固定资本的实物形态。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重要原则,一个企业把劳动资料按照使用年限和原始价值划分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

对于原始价值较大、使用年限较长的劳动资料,按照固定资产来进行核算;而对于原始价值较小、使用年限较短的劳动资料,按照低值易耗品来进行核算。在中国的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

一般在计算时用的固定资产是指原值还是净值

一般用原值,净值在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中用的要少很多

固定资产原值即是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固定资产净值是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价值

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便是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中折旧计算也要用到原值,用到的是原值和净残值;固定资产最后的处置,报废毁损等也要用到原值,将固定资产的原值要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扩展资料:

固定资产原值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以及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固定资产的原值同累计折旧的数据共同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和固定资产的更新规模和速度。同时,固定资产原值还是计算多项固定资产的动态指标、静态指标、效益指标等内容不可缺少的依据。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通过会计核算对固定资产原值的准确记载,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规模,以及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磨损程度,为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

净值和原值相关区别

固定资产原值,就是固定资产最初的价值。如机器的购进时候的价值,房产落成时的价值。

固定资产净值,又称“固定资产折余价值”,简称“净值”、“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净值是指固定资产原值或重置完全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反映固定资产的现存价值,通过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原值的对比,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就是经过折旧后的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税法明确规定,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等各类资产,可以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具体税务处理办法计算的折旧、摊销、成本和净值等,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计税基础(Tax Basis)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类内容。通俗的说,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仍然接着上面的例子,假如,这批存货已经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按照会计的处理,存货的账面价值应该是80万元减去2万元,也就是78万元,因此,我们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也应该是78万元。那么,这笔转让存货的会计利润就是12万元(90-78)。

在这种假设情况下,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是否也是78万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国税法上除了允许“坏账准备”在税前扣除(从2008年1月1日开始,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企业应在损失实际发生时,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允许税前扣除。对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先冲减以前年度计提未使用的坏账准备余额,不足部分允许当期税前扣除。),其余资产的减值准备都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笔存货的计税基础依然是80万元。

(一)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二)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1.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理解诀窍:

抵扣得少,多交税了,未来就会少交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抵扣得多,少交税了,未来就会多交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关于固定资产计税基础是原值还是净值和固定资产按净值还是原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作者头像
恒睿香港公司注册创始人

上一篇: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什么(市场营销的新观念中心是什么)
下一篇:上海海关学院分数线(上海海关学院分数线20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