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设计论文(公司会计制度设计论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会计制度设计论文,以及公司会计制度设计论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1.当前资产评估期待解决的问题

2.对建设银行实施绩效审计方法应用的研究

3.江门市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研究

4.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相关问题研究

5.关于在少直供电所财务会计的实践报告

6.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7.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流动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

8.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探讨

9.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10.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部位风险及对策

11.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

12.强化农村信用社内控建设积极防化金融风险

1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舞弊调查报告

1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对策的研究

15.如何通过税务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6.谈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内部控制

17.无形资产评估若干问题探讨

18.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

19.浅谈网络会计及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20.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1.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实例

22.浅析负债经营的相关问题

23.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分析

24.利润操纵常见手法及其治理

25.浅议法务会计

26.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

27.试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28.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29.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之探讨

30.浅析战略成本管理

31.浅析网络会计

32.浅析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

33.浅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34.汽车企业冲压作业的成本控制

35.关于我国物业税立法的思考

36.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

37.浅析负债经营的相关问题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面临的挑战与思考

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在实际财务中应用

浅谈农村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规章制度的变更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固定资产折旧

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论诚信危机的根源及治理对策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论温州民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改革

论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分析

论消费改税

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论企业的应收帐款管理

规定资产折旧

应收款信用管理研究

温州眼镜制造业成本上升的因素分析与相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谈各业应收帐款的管理

中小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

物流行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浅析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现状

浅谈高校后勤固定资产的管理

浅谈变动成本法及其简单应用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应收帐款的管理

存货计价方法的比较

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论企业存贷折旧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网络会计的认识

会计所的与应税所的差异分析

对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粗浅看法

浅谈企业战略成本管理

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控制

论外贸企业汇兑损益

对资产减值确认与计量的探讨

以和谐理念开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升格局

浅谈品牌代理帐务流程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选择

上市公司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分析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谈会计诚信问题

论企业内部会计审计

内部审计

论我国现代企业成本控制

论会计规章制度的变更

浅谈固定资产折旧

论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会计方向

浅谈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

沿海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论中小企业的筹资

关于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探讨

浅谈施工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与清偿

论现代企业投资风险与控制

强化财务管理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会计方向

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内控建设及风险防范

论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构想

关于会计信息化方式下银行对帐问题的探讨

浅谈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

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

成本控制在水钻行业中的应用

论成本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

新会计制度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财务预算警示系统研究

新准则公允价值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论对我国增值税税务筹划

论关联企业交易信息的披露

浅析投资决策中净现值法下折现率的选择

论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税收管理与会计准则差异

浅谈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

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中小型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新形势下企业所得税

浅谈资本成本会计若干问题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及适应情况

论银行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析银行不良贷款

会计专业的论文我这有,说不定有你满意的,也可专业代写

QQ

13 ........................................后面接着输入......

67........................................后面接着输入......

75........................................后面接着输入......

125

(4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会计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高速发展的计算机业需要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的技术、专业的知识和富有团队作业能力的人才。 四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使我在计算机技术方面获益匪浅。我从坎坷曲折中一步步走过,脱离了幼稚、浮躁和不切实际,心理上更加成熟、坚定,专业功底更加扎实。 专业:掌握了大量专业理论和技术知识,同时使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普通话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素质: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勤奋诚实,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可适应高强度工作。 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一年有余的计算机岗位见习工作磨练,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团队意识,比如多角度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前沿应用,全方位协助团队开发新产品,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以及主要配合的协作观念等。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最大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相信在贵司的培养和自我的奋斗下,我定会胜任本职工作。

一、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

(一)我国目前对资产减值核算的有关规定。

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200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所有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规定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1.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我国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备抵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减值作为其资产的减项列示。关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分别就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八项资产项目作了具体的规定。

2.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企业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在期末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单独披露。披露内容包括:各减值准备的年初金额、本期增减变动金额及年末金额。

(二)国际上对资产减值核算的观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21号准则公告《长期资产减值和待处置的长期资产的会计处理》规定,在评估长期资产和某些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可收回性时,如果使用该项资产以及最终处置可产生的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的总和低于其账面值,就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损失的计量应建立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在评估可收回价值时,FASB采用的是未折现的预期现金流量,而在确认资产减值时则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国际会计准则IAS 25《投资会计》规定,长期投资的账面金额因非暂时性的下跌而发生的减少数,应计入损益表,除非它们能与以前的重估价相抵销。当投资的价值升高或跌价的理由不复存在时,已经减少的账面金额可以转回。

1998年发布的IAS 36《资产减值》准则规范了企业确保其资产以不超过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的程序,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与此同时,IAS 39中也对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判断、确认作了具体规定。

国际上规定,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信息:导致资产减值发生的具体原因及其对资产服务能力的影响,估计可收回价值的方法,资产的可收回价值,确认的减值损失及其列示,资产减值冲回的原因及金额和在报表中的列示。

(三)国际惯例与我国制度对资产减值核算的差异分析。

1.资产减值的确认。

(1)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目前主要有三种:即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不同国家对于确认标准的选择有所不同。美国等一些国家使用可能性标准,其主要特点是,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一致,确认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未贴现值,计量时使用公允价值,这样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英国等一些国家采用永久性标准,它强调只有在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时,才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IAS 36等广泛采用经济性标准,只要发生减值就予以确认,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同的基础。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来看,我国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基本倾向于经济性标准。

(2)关于资产减值的恢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这一点,与国际会计准则、英国会计准则已形成了共识。然而FASB 121不允许资产减值的冲回。

2.资产减值的计量。

(1)资产减值的计量属性。国际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资产的净售价与在用价值孰高确定可收回金额进行计量。美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使用和持有的资产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允许确认未实现损失或利得。英国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可变现净值与在用价值孰高为基础进行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则按照不同的资产对其计量属性作了具体的规定,仅允许确认未实现损失。由此可见,我国的会计处理更为充分地体现了稳健原则。

(2)可收回价值的确定。对于可收回价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美国FASB采用的是未折现的现金流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其规定为资产的销售净价与使用价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IAS 36中也有类似规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资产的使用价值或其销售净价。虽然各国在表述上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而且都有着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了各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在测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时,我国通常以单项资产或资产类别为基础测定,这在操作中有局限性。IAS 36中规定,如果不可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企业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而“现金产出单元”评估的方法正好弥补了我国测定中的不足。

3.资产减值的披露。国际上要求对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更为详实,不仅包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的要求披露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导致确认或转回减值损失的事件和环境等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进一步杜绝人为操作利润的可能。

二、进一步完善和利用我国资产减值核算信息的建议

(一)将资产减值核算的评价纳入商业银行的信贷监督范围。

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存在大量银行信贷资产,这些资产大都转化成了物化的资产。当企业陷入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时,转化后的物化资产也逐渐被消耗掉,成为空壳,银行损失将无法计算。那么怎样才能让银行损失减少甚至不发生?笔者认为,对银行贷款资产组合中的不良资产计提减值损失,让银行记录贷款的经济减值。

鉴于考虑信贷资产转化为物化资产后,企业可能会出于粉饰报表业绩的动机,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期盈余,或者改变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核销的时间,调高当期的利润。这样给银行制造假象,误认为企业仍有还贷能力,不能觉察到贷款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要杜绝企业虚报资产、操纵利润的现象,笔者认为,让企业会计人员与银行委派人员共同组成一个专门小组,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对企业中的信贷资产转化后的物化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预计并对这些资产可能发生的经济减值进行记录,及时采取措施。

关于会计论文(高分!!!!!!!!!!)

房地产企业利润不会剧增

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属于企业的存货,只有转化为产品出售才能实现利润,如此一来,原来舆论估计2007年新准则实施会使房地产公司账面出现巨额利润的期望落空。

商业类公司的地产也不能立即体现账面价值。在实用新准则时,原固定资产转化为投资性房地产,供应价值高于账面价值部分,只能调整期初所有者权益,不能调整当期损益。

例如,某上市公司现有一项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2000万,公允价值为4500万。如果直接一次性划转,增值2500万只能增加期初所有者权益,不能增加准则实施后的利润。但企业可以采取第一次按2200万划转,以后各期慢慢高估致4500万,就可以将2300万作为利润在以后各期根据需要慢慢释放出来,同时面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波动的风险也会应对自如。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是: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准则指南也将明确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将地产转化为投资性房地产并不容易。准则指南对原来自用的房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也作为严格的限制,同时对转换当日账务处理作了明确规定。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在目前房地产价格高位运行的环境下,将部分房地产原来按成本计量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使部分企业期初所有者权益增加,但公允价值的下降的机率加大也会使未来的业绩风险加大。

此外,为了避免利用准则变更操纵利润,准则指南也将明确规定转换日自用房地产或存货由成本计量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失,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公积(其他资产公积)计入期初所有者权益,不能确认为变更当期的收益。

当然,企业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可以通过稳键的做法,将公允价值慢慢释放为企业的利润。

债务重组有可能成为调控利润手段

债务重组曾经在上市公司重组中发挥重大作用,后一度被叫停,冲回部分只能计入资本公积,但新准则又允许计入利润。

准则对债务重组重新作了定义,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新准则对债务人的影响最大,原准则债权人在金额上的让步,债务人不能确认为收益,只能确认为资本公积。新准则规定债务人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同时将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收益。

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 值得投资者关注那些经营业绩较差,负债金额较高,或控股股东比较有实力的公司,都有可能获得债权人或大股东的债务豁免。

例:甲公司因购货原因于2007年1月1日产生应付乙公司账款100万元,货款偿还期限为3个月。2007年4月1日,甲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经与乙公司协商进行债务重组。双方同意:

以甲公司的一项设备抵偿债务。假设设备原值为70万元,已提累计折旧20万元,净值50万元,公允价值为80万元。假定上述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不考虑相关税费。

计算(债务人):

固定资产处置收益=80-50=30万元

债务重组利得=100-80=20万元

股票期权和业绩挂钩

新准则中借鉴美国做法,把企业通过股票期权等权益工具对职工实行激励应作为企业换取一项服务的成本费用,使股票期权和直接业绩挂钩 ,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影响重大。

我国《证券法》、《公司法》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规定,企业可以通过股票期权等权益工具对职工实行激励的办法,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也允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企业授予职工股票期权、认股权证等衍生工具或其他权益工具以换取职工提供的服务,从而实现对职工的激励或补偿,实质上属于职工薪酬的组成部分。

新准则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要求按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确定成本费用和相应的资本公积,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对于现金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按当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成本费用和相应的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大力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一定意义上从制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股票期权的本意是通过“公司业绩—股票价格—高层管理人员回报”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激励制度,促使经营者将自身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紧密结合,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而通过实证分析为激励公司管理层而设计的股票期权制度往往也成了公司造假的直接动力。2001年下半年,美国资本市场接连发生了以安然、环球电信、世通、施乐财务造假为代表的丑闻事件,使美国国内引发了对股票期权的质疑,要求改革股票期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作为一种长期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本身是具有创新性的,它能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个人利益结合起来,鼓励他们更多关注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美国的问题是授予高管股票期权的比例过高,滥用期权导致对公司或股东利益受损,在我国的目前现实情况则是管理层持股比例过低,这种促使管理层造假的冲动目前还不是太严重。

新准则的规定,尤其是对和业绩挂钩的股票期权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可能会避免美国资本市场上企业高管为了获取高额的期权回报而大肆造假的行为发生,但这需要监管部门的强有力的监管。否则,也不排除在国有持股占控股地位比较普遍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为短期利益造假的冲动更加剧烈。

研发企业无形资产高估可能性增大

对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计量原准则规定:对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但是,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

新准则的规定:对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际成本。取消了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的规定。

从前几年出现大量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来看,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高估或低估资产来达到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在目前评估业还没有很好规范的情况,这一规定的取消意味着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可能更象一匹脱缰之马,一方面高估无形资产虚增上市公司帐面价值,一旦企业经营不善上市公司失去清算价值,使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血本无归;另一方面高估无形资产更会成为掏空上市公司的利器。

对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原准则规定:对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只将其研发成功后申请专利所发生的律师费和注册费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一规定的修改,对那些研发及创新能力强的公司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涉及信息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

长期股权投资可能增加收益

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原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在投资时投资方应根据投资的初始成本和相应股权比例占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确认相应股权投资差额分别处理。当股权投资差额计算结果为正数时,形成借方差额,计入“期股权投资———被投资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分期摊销,减少每期的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小于零时,即出现贷方差额时,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账户,增加投资当期的所有者权益。

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对非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新准则第九条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例:A公司以2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如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则A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万

贷:银行存款等 2000万

如投资时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000万元,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万

贷:银行存款 2000万

借:长期股权投资 100万

贷:营业外收入 100万

新准则的实施,不排除在盛行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通过低价取得高价值的股权投资,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符合商业实质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键

原准则对换入资产的入账原则是,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一方仅以收到的补价确认相应的损益。

新准则第七号对换入资产的入账原则作了两方面的规定,分别区分按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计价。对公司影响最大的是按公允价值计价,同时准则也对公允价值计价作了严格的规定。

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条件的非货币性交易以公允价值计价,入账的公允价值高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之差确认收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不管以何种基础计价,不核算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的确认,而是确认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损益。

新准则对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判断规定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一是该交易具有商业性质;二是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

因此,在新准则中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价,对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是关键。

若企业在按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成本的情况下,发生补价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支付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收到补价的,换入资产成本加收到的补价之和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只要能够证明双方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是具有商业实质的,就可通过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来操纵公司的账面利润。

例:A公司以一套设备换取B公司一栋厂房,A公司设备的账面价值为22万元,公允价值为25万元,B公司厂房账面价值为18万元,公允价值为28万元,A公司支付了3万元现金,不考虑相关税费(经分析,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借:固定资产清理 22

贷:固定资产 设备22

借:固定资产 厂房 28

贷:固定资产清理 22

现金 3

营业外收入 3

借:固定资产清理 18

贷:固定资产 厂房18

借:固定资产 设备 25

现金 3

贷:固定资产清理 18

营业外收入 10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

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 准则第十七条规定,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习惯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2006年利润将会大幅提高;也有可能2006年不转回减值准备,在2007年或以后年度将已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通过关联交易或“非关联交易”按正常或高价出售将利润释放出来,从而回避减值不能冲回的限制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虚增利润可能不再缴税

原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对时间性差异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或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通过历年对上市公司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公司出于简化按应付税款法核算,但对计提巨额减值准备的金融类上市公司出于增加帐面利润的需要,基本都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

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原制度的收益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

准则把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在操纵利润比较流行的上市公司,对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只要每期不断调高公允价值就会增加每期的帐面利润(负债反向操作),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根据财政与税务部门初步协商该利润在形成当期不需缴税,可能真会出现“吹牛不需缴税”,从而改变以前虚增利润要缴税的局面,使上市公司造假的当期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短期操纵,使其未来风险更加巨大。

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必须持续可靠取得

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准则对生物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作了严格的规定,只有证明有确凿证据表明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能对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生物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一)生物资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

(二)能够从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

否则生物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通常并未进行相关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取得,如政府向企业直接无偿划拨天然林等;或者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土地、河流湖泊,企业间接取得的天然生长的天然林、水生动植物等。天然林等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在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拥有或者控制时,才能予以确认。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地取得,应当按照名义金额确定该生物资产的成本,同时计入当期损益,名义金额为1 人民币元。

同样,在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生物资产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失,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公积(其他资产公积)应当计入期初所有者权益,不能确认为变更当期的收益。前几天市场暴炒生物资产“林业概念”也只能说明是机构或庄家利用投资者对准则的不理解又骗了散户一把!

存货计价方式更为合理

对存货的计价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已售存货,应当将其成本结转为当期损益,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应当予以结转。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电子产品的企业(尤其是家电企业),在市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为了修饰报表比较多的采用后进先出法,在采用新准则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序号 题 目

1 论内部控制

2 论内部控制

3 WTO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

4 网上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初探

5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6 我国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7 论金融经济的风险防范

8 WTO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转变研究

9 WTO对我国企业发展战略转变研究

10 WTO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

11 WTO对我国企业发展战略转变研究

12 加强会计电算化管理,促进网络财务的实现

13 论我国稳健货币政策

14 论内部控制

题 目

美国会计危机与会计准则的'制定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对策

企业对应收帐款的处理意见

浅谈会计失真

企业信用评估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

试论当前财务会计报告的改革与发展

金融工程

债转股

浅谈涉外企业的财务核算问题

浅议企业内部控制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论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与意义

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探讨

关于合并会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研究

析风险投资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与实证

浅谈中外合资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加强与完善

浅谈会计信息的披露

论会计行业与会计人员的监管

关于会计诚信有关问题的研究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浅论内部控制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和调整

建立一套会计系统的思考

论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效率

会计信息的市场管制

论应收账款融资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公司清算的审计和会计问题

盈余管理初探

分析性复核的运用

企业内部控制设计

浅析影响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因素

成本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论银行会计的内部控制

论商业银行法律制度

真实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居民投资方式的研究

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

关于财务会计的论文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

2. 融资约束与会计欺诈

3. 论我国的融资租赁

4. 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

5. 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6.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7. 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研究

8. 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

9. 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资

10.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

会计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美]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赵书和著《会计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顾爱春著《会计法规》,科学出版社

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1999.3

关于会计制度设计论文和公司会计制度设计论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作者头像
恒睿香港公司注册创始人

上一篇:天津人力资源考试网(天津人力资源考试网官网交费)
下一篇: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资本成本要考虑所得税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