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也学会了抠门
都说95后是被富养长大的一代,从小拿着爸妈给的不菲的零花钱,还有亲戚的大红包,从未体验过饥饿和寒酸,被当作掌上明珠、膝下麟儿的他们仿佛天之骄子一般。
然而当这群天之骄子带着一丝兴奋踏入职场,开始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时候,才恍惚发现,学校的2000元一月的生活费是最富有的时候。
每个月收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支付宝,还花呗,然后再掰着手指头计算付出去的房租,吃饭,交通等各种刚需支出,本来就不多的工资所剩无几,无论吃穿住行哪个方面,都妥妥压得95后的腰间盘突出。
于是,他们开始走上抠门的道路,宣称自己奉行“极简主义”,练就了一身“省钱哲学”,甚至连饭也不吃,生活全靠一口仙气吊着。
每天在公司待到9点,只为省电
“我的座右铭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穷一世。”陈零零说这句话时拔高了一个声调。
陈零零是一位来自湖南的深漂女生,在长沙工作了两年,没有任何积蓄,现实压力扑面而来。今年终于鼓起勇气离开家乡,去往深圳这个一线城市探索新世界,找了一份月工资6500的文职工作。
初来乍到,租房是第一要解决的问题。“我第一次打开找房软件,把地址切换到深圳时,那个价格我惊呆了,几乎是长沙的三倍。”陈零零感慨自己的工资也只比之前多两千。
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位置好和价格便宜也不能兼得。抱着“能省则省”的心理,陈零零和同去的小伙伴商量一起以2800元的房租租下了一间地下室改造的房,两张床并排摆放,两人蜗居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间。
“我就是冲着深圳工资高来的,如果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那来深圳和留长沙于我而言没有区别。”陈零零表明自己来深圳的初衷。也就是秉承着这个初衷,她开始把自己打造成“省钱锦囊”,吃穿住行全面覆盖。
今年三月迎来了24岁的生日,陈零零买了店里最小的蛋糕,价值66元,当询问服务员得知刀盘是收费时,她摸摸头不好意思说:“那个…刀和盘子就不用了,我家里有的”。
这也是陈零零来到深圳第一次开始锱铢必较。
“对于各种商品,我脑子里会不自觉的比对,超市打折、网上叠加优惠券后和菜市场的价格,到底哪个低。”陈零零说自己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了不少超市的打折攻略。
手机备忘录里的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打折攻略
陈零零会去超市专门挑打折力度大,还附带赠品的东西,同时也会在心里默默盘算精确到每毫升价格多少,如果附近的临近过期食品专柜更加便宜,即使绕道也会去购买。
除了逛超市,有时候她也会逛逛菜市场,在分角必争的菜市场她也摸索出了专属的“省钱小妙招“。
“去买菜得跟着大妈后面,大妈们在前面一段猛砍,我就能以大妈砍的价格直接买。并且要用现金支付,因为摊主会省掉那一毛两毛,如果手机支付就得全部付。“陈零零说自己手机壳后面专门放现金。
她也从来不错过任何能薅羊毛的时候,一切外卖、打车、减免的优惠券都逃不掉她的法眼,一分一块都是爱,不管红包用不用,有没有钱点外卖,都先抢了再说。用1毛钱点一顿外卖也是有过的事情。
用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资本家的羊毛不薅白不薅”。
关于穿,在坚持“精简主义“的同时,商场遇到喜欢的衣服但超过预算时,就拍下来往淘宝上识别同款,再让它们躺在购物车里,等着看618、双十一买。她还反季买衣服,夏天下单羽绒服。
陈零零在工作上很积极,进公司没多久被评为了“月度优秀员工“。“说实话,我倒不是有多爱工作,主要是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再回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自家水电费和网费,还可以提升业务能力。” 陈零零说到。
而每每至休息日,她更多是以看书度日。“出去一次,吃饭车费门票电影票,一样也少不了花钱,旅行更不敢想,那更纯粹是花钱的事。所以周末和假期基本都宅在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交。”陈零零表示裤腰带要全面勒紧。
而有时候特想买的一本书,就是舍不得花钱,就会翻遍各种论坛,只为找到一个免费电子版。
关于看电影更是有着自己一套的说法,“上一次看电影还是在大学,大学看电影重体验,现在重内容,反正过阵子手机上看是一样的,忍忍就好了。“
陈零零说:“社会教我做人,生活教我抠门。”
曾经的玩鞋一族,如今顿顿吃10元盒饭
“楼下就有10块钱一份的盒饭,我天天吃,经常和旁边四五十岁的农民工唠唠嗑。”明明是一件黯然神伤的事,但陈刘却说得格外光荣。
陈刘,一个出生、成长都在深圳的95后男孩,从毕业那一刻开始倔强的他就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当然,他也有着和很多男生一样的爱好:球鞋。在大学的时候,曾经一个星期买了8双球鞋。电子设备也永远都是 “苹果全家桶”最新配置。
但在这消费成瘾的世界里,消费的快乐似乎也不能持续。如今的他过着近乎葛朗台的生活。
“每个月除了油费,1000块钱都能解决了。上一次买鞋还是上一次,那会儿还没毕业。”陈刘表示自己对于消费已经进入佛系状态。
2020年毕业后进入深圳一家上市企业工作,今年是公司连续亏损的第三个年头,“退市“的钟声时刻围绕在企业内,陈刘已经6个月没收到工资了。“虽然不发工资,但是油费、吃饭等报销依然需要自己先垫付。”陈刘说到这时,仿佛摆在眼前的是旁人的八卦。
自此,陈刘开启夜晚兼职模式,主业工作之余担任小小包工头的角色,有时候甚至需要自己带上黄色施工帽亲自下工地。
陈刘的花呗之前有1.5万的额度,现在调整限额至1000元。
“每天看着花呗、京东白条给你一两万额度,伪装成是你的余额,诱导你消费,然后等到用完了,你会发现:哦,原来下个月我得还一两万啊!“
再叠加现在花呗上征信的原因。部分银行可能因为小额贷款记录拒绝贷款申请,陈刘不希望有任何耽误日后买车买房的可能性存在,所以要谨慎花花呗。
作为一个曾经的玩鞋一族,家里有32双球鞋的人,除了多年前买的椰子依然还踩在脚下,陈刘身上穿的都是淘宝30元两件衣服。同时那个曾经精致无比的男生,现在让沐浴露摇身一变成为洗面奶。
陈刘说道:“这次疫情对我的消费方式也有很大影响,意识到了存款的极度重要性,同时也会思考超前消费是否为商家设立的陷阱。毕竟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被迫低欲望的年轻人
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结伴“低欲望”生活。
在豆瓣,有30万人参与“极简生活”小组,21万人在【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8万人在【低消费研究所】,还有15万人住在这样一个小组——【如果我们可以不通过消费获得快乐】,这些小组最常干的事情就是劝退消费。
随之而来的还有二手经济,曾经消费欲极强的人逐渐开始奉行 “less is more” 的新理念,曾经坚守在“一手物品”圈子的人也逐渐将举起务实大旗。
根据“央视财经大数据”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年轻人的消费态度开始趋于理性和有度。55.8%的年轻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轻人选择少买点、买好点,39.6%的年轻人认为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
这些不想出门、不想消费的年轻人,看似是少数,但实际已经充斥在了这个社会的年轻人中,并且数量与日俱增。他们的生活态度就是:这也好,那也罢,无欲无求,也无所谓。
而这无欲无求的背后,其实是经济压力攀升、可支配收入的降低和从踏入职场后消费精力的骤减,不得不让他们成为“低欲望群体“。
95后一批已经到了开始买房、买车、结婚的年龄,这一笔笔都是不小的开销,对一线城市普通的年轻人来说,房车更是可望不可即的梦。再者,在如今经济下行的环境中,可支配收入骤减,“手有余粮,心中不慌”成为了更多人的理念。
年轻人的储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2021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18-34岁的年轻人月均储蓄1624元,月均储蓄率创下了三年来新高。
低欲望并非是年轻人自身的选择,在一线城市被迫007,996的打工人,既没钱也没时间,甚至没什么精力去消费,低欲望是没有社会资源且努力奋斗也无法触及理想生活的无奈。
患上穷病的年轻人,已经放弃治疗
曾经95后们是恣意快乐的象征,从校园贷到花呗再到信用卡,从口红到盲盒再到球鞋,这一代年轻人仿佛特别敢花钱,也特别会花钱。
然而当真正快到而立之年时,这一代年轻人也不得不窘迫了起来。
他们从曾经恣意消费的富养一代开始转变成省吃俭用的抠门一族,做足攻略只为省下那零碎几毛,他们开始了低欲望生活,而这不是主动选择的极简主义,而像是一种对生活的妥协。
年轻人们并不是傻子,曾经被疯狂的消费主义洗脑的他们也终将会认清,那花掉一个月工资买来的面霜或球鞋带来的快乐有多么廉价而短暂,真正停留在生活里的是银行卡上永不上涨数字和每个月被催租的窘迫。
《我不是药神》有一句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是治不好的,那就是穷病。”
得了穷病的95后们却早已经放弃治疗,拥抱低消费。他们看着手里的储蓄永远停留在六位数以下,也只得苦笑一声,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继续为生活卖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