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由来50字(端午节由来50字左右)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端午节由来50字,以及端午节由来50字左右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端午节的由来 50字

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在被流放到沅、湘流域途中,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写下《怀沙》之后,投江自尽,后人为纪念屈原而得来。

扩展资料: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50字

端午节,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扩展资料:

端午节饮食习俗:

1、采茶与凉茶制作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区端午节有制茶草的习俗。继承了这一传统,当地人将在端午节上山采药做凉茶。

2、吃五毒糕

这五毒糕实际上是玫瑰蛋糕,外面酥皮上印着蝎子、蛤蜊、蜘蛛、蜈蚣和蛇的五个图案。农历五月份正值仲夏,五种“毒”开始出现,蚊蝇等昆虫很容易繁殖和传播流行病,因此端午节自古就被视为“健康日”。吃五毒糕意味着祈求救灾和保护家庭成员的健康。

3、炸糕

这个炸糕是端午节期间北方人的特别食物。这炸糕皮蓬松,馅甜。它是在煎锅里用一种热油面条包着白糖、肉桂、玫瑰等来炸的。

4、做面扇子

这是甘肃端午节的饮食习俗。端午节期间,这种饮食习惯是由控制、出售和赠送扇子的习俗演变而来的。面扇是以扇子的形式蒸成的,通常有五层,每层都涂上胡椒粉,表面必须捏出各种图案,染色后看起来很好看。

5、吃臊子面

端午节那天,陕西人吃不干净的面条。臊子面有几十种,其中以陕西臊子面最为著名。面条的特点是细长、厚薄均匀、清香爽口、面汤鲜亮玫瑰色、口感柔软顺滑。

6、吃黄鳝

黄鳝是江汉平原端午节必须吃的食物。农历五月是黄鳝的丰收季节。此时,黄鳝的肉鲜嫩可口,具有极好的滋补作用。根据《本草纲目》,黄鳝具有补血、益气、消炎、消毒、风湿等功能。

7、喝菖蒲酒

菖蒲是端午节的主角。不仅用于蒲剑、蒲人、蒲鞋等装饰品,也用于酿酒,如菖蒲,简称蒲酒。古籍记载,喝蒲酒有祛邪的功效。慢慢地喝蒲酒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传统。端午节期间,许多地区都会喝蒲酒。

8、吃绿豆糕

绿豆糕是许多地区端午节的食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过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各类端午节吃食大起底

端午节的由来 简短50字

端午节是我们传统文化习俗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着许多久远的传说,那么,端午节真正的由来你知道吗?

端午节来历简短

1、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诗人及政治家,因主张政治改革,触犯到贵族大臣们的利益,遭到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秦国打败,屈原悲愤难耐,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老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就把他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带领吴军杀入楚国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报杀父杀兄之仇。后又带领吴军灭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伍子胥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后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夫差听后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

3、纪念孝女曹娥: 相传东汉上虞人,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曹娥寻找多日后,仍未找到其父,于是在五月五日的那一天,14岁的曹娥投江寻父,几天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出江。后人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于是便将每年的五月五日作为节日纪念曹娥。

端午节习俗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

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端午节的来历50字,端午节的由来50字

端午 时节粽子飘香,家家户户忙于悬挂艾草、菖蒲,小孩子们额上涂着雄黄,佩戴着香囊乐滋滋地玩耍,真是一幅平和温馨的节日风情画。那么在2017年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就让 老黄历 为你整理端午节的来历50字,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的来历50字(一)

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历50字(二)

闻一多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是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的来历50字(三)

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处,令度尚为之立碑,又令其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 浙江 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节由来50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端午节由来50字左右、端午节由来50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作者头像
恒睿香港公司注册创始人

上一篇:山东旅游攻略(山西到山东旅游攻略)
下一篇:动车组将从百米海底驶过(时速350公里高铁列车将从海底驶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