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 2、内部控制的概念是什么?
- 3、内部控制的含义是什么呢?
- 4、内控是什么意思?
- 5、什么是内部控制
- 6、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控制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内部控制的概念是什么?
内部控制是确保组织在运营有效性和效率、可靠的财务报告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目标的过程。一个广泛的概念,内部控制涉及控制组织风险的一切。
它是一种引导、监控和衡量组织资源的方法。它在检测和防止欺诈以及保护组织的有形资源(例如机械和财产)和无形资源(例如声誉或商标等知识产权)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COSO内部控制集成框架(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的框架),内部控制被广泛定义为由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过程,旨在提供关于实现与运营、报告和合规相关的目标的合理保证。
COSO 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具有五个组成部分:
1、控制环境——为组织定下基调,影响其人员的控制意识。它是内部控制所有其他组成部分的基础。
2、 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与实现目标相关的风险,为如何管理风险奠定基础
3、 信息和通信系统或流程,支持以某种形式和时间框架识别、捕获和交换信息,使人们能够履行其职责
4、控制活动——有助于确保执行管理指令的政策和程序。
5、监控——用于评估一段时间内内部控制绩效质量的过程。
COSO 定义涉及组织的总体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许多单独的控制程序组成。
背景
设定目标、预算、计划和其他期望会建立控制标准。控制本身的存在是为了将绩效或事态保持在预期、允许或接受的范围内。建立在流程中的控制本质上是内部的。
它是由相互关联的要素组合而成的——例如影响员工行为的社会环境、控制所需的信息以及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是确定内部控制如何由这些要素组成的计划。
公司治理的概念也严重依赖于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内部控制有助于确保流程按设计运行并执行风险管理中的风险响应(风险处理)(COSO II)。此外,需要有适当的环境确保上述程序按预期执行:正确的态度、正直和能力,以及管理者的监督。
内部控制的含义是什么呢?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恨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及其构成方式,决定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要素有五个方面:
1、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
2、风险评估
每个企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不同风险,这些风险都必须加以评估。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标、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理等等。
3、控制活动
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的指令。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障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 、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较、分工。
4、信息与沟通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责任。信息系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
5、监控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被监控。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的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内控是什么意思?
内控意思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历史发展:
第一个阶段,内部控制的雏形—蒙马利1912内部牵制。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
第二阶段,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由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
第三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代表,1988年美国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控制要素: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扩展资料:
内部控制原则: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作用:
1、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
4、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
5、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按其作用范围可分为:
1、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2、内部管理控制: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施行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和内部控制的概念及要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