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以及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pdf百度网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成本估算的软件标准简介
1、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方法、过程及原则,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度量成本与功能规模密切相关的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本标准不涉及软件定价,但相关各方可依据本标准明确研发成本,从而为软件定价提供重要依据。
标准研制背景
长期以来,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目前我国尚无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项目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管理软件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极大浪费;在软件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标准研制过程
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领导下,从2010年开始启动我国软件成本度量标准体系的研制工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 (以下简称 “过程改进分会”)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四所”)围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体系建设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梳理了标准体系。核心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于2010年12月正式立项,计划号为2010-3194T-SJ,由过程改进分会和电子四所共同牵头起草,组织产、学、研、 用约40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3年,为软件项目预算、立项审批、招投标、项目计划、变更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的价值
1、倡导使用统一的国际功能点方法度量软件规模,使度量结果可比对;
2、倡导使用基准数据估算软件工期和成本,使估算结果更科学;
3、倡导使用一致的估算过程和公式,使估算过程透明化、估算结果可追溯。
标准试点应用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从2012年开始试点应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东软集团等单位都参与了试点工作,分别在预算审批、项目立项、招投标、项目计划等场景进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至2013年年底,共有约2000人参加CCEP培训,近1500人通过考试并成为国内首批CCEP(软件成本估算专家)。采用标准规定的方法后,极大的解决了试点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
标准发布
行业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11463-2013)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3年10月17日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2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最新进展
经推荐,该标准由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 牵头,正在申请升级为国家标准,于2015年7月31日正式下达计划号:20151553-T-469
2、北京市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
1、规范研制背景北京作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之都,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并且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水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市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也不断加大,仅全市每年属于市级财政拨款范畴的信息化项目就可达700至800个,金额总量可达三十多亿元,涉及上千家企事业单位。然而本市一直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以支撑、规范、管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的测算,这大大制约了北京软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如何测算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的合理费用一直都是北京软件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因而常常导致软件项目预算审批无依据、恶意竞标等问题的发生。2、规范的价值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件成本度量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准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范行业市场、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3、联盟标准《行标应用指南(预算场景)》1、编制背景长期以来,如何度量软件研发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尤其是在预算、招投标、项目计划等活动中因为缺失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较大程度导致项目做预算时无据可依,进而造成预算浪费或预算不足;在软件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因为缺乏软件研发成本度量依据,恶意竞标、低价中标现象频频发生;开发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预算的情况。科学统一的软件研发成本度量标准既是有效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软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委托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牵头组织编制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标准中规定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方法及过程,包括软件研发成本的构成、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的应用。其目的是帮助软件研发涉及各方科学、一致地进行成本度量。但标准中没有包含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过程中所需要的估算模型、行业基准数据及其在不同场景进行成本估算的详细步骤和方法,因此需要制订标准的应用指南,以便相关各方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正确使用行业数据和模型,有效开展软件研发成本度量相关工作。2、编制目的与范围本指南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系列应用指南之一,针对预算场景。《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成本度量,特指对软件研发成本的预计值进行估算或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分析的过程。而《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预算是指根据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确定预计项目费用的过程。因此,本指南主要描述在预算场景下如何开展成本估算工作,而不涉及编制预算的其他方面。在《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及本指南中,软件研发过程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验收之间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测试、验收交付活动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支持活动。因此,本指南中软件研发成本仅包括软件研发过程中的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不包括数据迁移、软件维护等成本。本指南中所涉及工作量、工期也仅为软件研发过程所用工作量、工期。本指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指导预算活动相关各方,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有效开展成本估算工作,并为确定软件项目预算提供科学依据。本指南明确了基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和基准数据开展成本估算相关活动的步骤与方法,并通过示例,明确了典型情况的估算及调整方法;对于其他特殊情况,相关人员应根据本指南及《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中的相关原则,结合项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或对估算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对于与预算类似的其他早期估算应用场景,相关人员也可参照本指南的相关原则与方法,开展项目估算活动。
做软件开发的成本究竟如何估算
在对一个软件项目进行开发成本估算时,应该包括从项目立项直至项目研发活动结束所花费的资源总和,并且可以按阶段进行估算或测量。
软件开成本估算的过程可分为:估算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工期和估算成本这4个过程,最终确定软件成本。其中成本估算需要对直接人力成本、间接人力成本、间接非人力成本及直接非人力成本分别进行估算。
1、估算规模
通常情况下,软件规模的估算是软件成本估算过程的起点。估算规模是后续计算软件项目的工作量、成本和进度的主要依据,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关键,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进行软件项目规模估算。
规模估算时,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类似文档明确项目需求及系统边界。选择估算方法时,要依据项目特点和需求详细程度来决定。
若当前项目的需求不确定,可跳过这一环节,进入下个一环节。
2、估算工作量
软件项目工作量估算可采用方程法、类比法和类推法。
类推法:软件项目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如果有高度相似的历史项目,可采用此方法,利用历史项目数据来粗略估算工作量。
类比法:软件项目需求极其模糊或不确定时,如果有与本项目部分属性类似的一组基准数据,可采用类比法,利用基准数据来粗略估算工作量。
方程法:已经开展了规模估算的项目,可以采用方程法,通过各项参数来确定待估算项目的工作量。
项目工作量估算都应该采用两种估算方法来对估算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以追求估算的准确性。工作量的估算结果是一个范围,不是单一的值。
3、估算工期
软件项目工期的估算同样可以采用类推法、类比法和方程法。
4、估算成本
类比法和类推法同样适用于需求极期模糊或不确定时的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结果通常为一个范围。
在获得工作量和工期后,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成本估算。中基数联做为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的授权合作伙伴,在对软件成本估算时,采用快速功能点法进行成本估算。
软件成本评估都包含哪些内容?
完整的软件造价评估应该包含哪些?
1 估算基础
对估算对象(需求、任务等)的拆分颗粒度定义了上限与下限,以提升估算的准确度。
完备识别了估算对象,没有遗漏的需求或任务。
估算人员经过了估算方法的系统培训。
定义了组织级的估算方法。
2 规模估算
从不估算规模或经验估算规模升级为客观度量规模,比如采用国际标准的功能点方法或自定义的规模度量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规模与工作量之间应该是强相关的才是合理的。
如果对本公司的项目而言,规模与工作量不强相关,也可以是复杂度等其他因子,对这些因子应该也与工作量做了相关性分析,与工作量应该强相关才是合理的。
3 工作量估算
建立了从规模的客观度量用定量模型推算出项目总工作量。
建立了工作量分布百分比的性能基线,可以从总工作量推算各阶段或各类任务的工作量。比如开发的工作量、测试的工作量。
能够用PPB或PPM推算出各种关键活动的最少投入工作量,比如需求评审的工作量、代码评审的工作量、系统测试的工作量等。
工作量的估算结果应该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点值。如,总工作量不超过100人月。
4 成本估算
从工作量到成本有定量的计算方法。
成本的估算结果应该也是一个区间,而不是单点值。比如不超过30万,或者在25到30万之间等。
5 工期估算
识别了项目的关键路径与关键链。
对项目的工期进行了模拟,得到满足项目工期要求的概率有多大。如果概率太低,对关键路链上的任务、投入的资源与需要完成的需求进行了优化。
6 评审与修订估算
保存了估算记录,估算结果经过了评审。
随着需求和任务的明确,在开发过程中修订了估算结果。
7 持续改进估算过程
对比了估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对估算偏差率建立了过程性能基线或过程性能模型。
总结了估算有关的经验教训。
对估算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持续优化。
跟踪检查了估算方法与过程在组织级的落地实施情况。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释义pdf百度网盘、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